|
落实中央巡视整改意见 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在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年来校区党委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认真抓好整改落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全委会议事规则》,重新修订《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凡涉及“三重一大”重要事项均经过集体讨论决定。严格执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和哈工大党委选人用人的相关制度,坚持干部选拔任用集体讨论。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与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签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制定基层党委责任清单。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汽车学院派驻教师党员担任学生党建“第一书记”的做法,入选《山东高校基层党建典型案例50篇》。抓好巡视整改任务落实,在重点问题整改基础上,加强对其他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的风险防控,全面排查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积极推进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工作,做到可管可控、可查可审。制定《哈工大(威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严格大型活动审批。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宣传舆论工作,成立大学生全媒体中心,建立校园新媒体管理联盟。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于长军同志当选十九大代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我校区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于长军教授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赴京参会。
于长军同志是威海校区建校30多年来首个参加党的最高代表大会的党员,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誉,也是威海校区的骄傲。于长军同志当选为山东省参加党的十九大代表,充分体现了山东省委对校区的重视和肯定,是全校师生共同奋斗的结果。会议期间,于长军同志认真参与大会各项议程,在代表团讨论中充分发挥基层代表的作用,传递基层声音;回校后积极传达会场声音,在院系和全校多次举办报告会,带领广大党员学习领会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校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和山东省委及哈工大党委的安排,迅速兴起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校区党委提出“领导干部带头学,理论中心组系统学,党支部专题学,全体师生普遍学”的学习要求,党政一把手率先垂范,带头讲党课,宣讲十九大精神。开幕大会结束后,校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会议,热议习近平同志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哈工大副校长、哈工大(威海)校长徐晓飞率先为校区领导、中层干部、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学术骨干讲党课。成立包括十九大代表、校区领导、思政专家、院长、学院书记、党课教师等8名教师、干部组成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面向师生共宣讲50余场,覆盖全校师生。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年来,校区继续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多举措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学生培养方面取得可喜成果。
招生就业质量再上新台阶。30个招生省份中有24个省(市、自治区)的录取分比去年有所提高,10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线超过一本线100分以上,大部分省份在录取分数和排名上同比持续增长。2017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9%,比上届高2.3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1%,比上届高4.2个百分点。
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完成,首批确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4个系列14门课程以及12门单门课程;完成新工科6个专业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建设,145名学生转入新工科专业;开展MOOC/SPOC/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1门MOOC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选用71门MOOC课程,超过12000名同学选修;大一年度项目计划2017级立项474项参与学生2000余人,近100名同学进驻企业进行联合培养,近150名同学进入工程领军人才计划;成功获批山东省教改项目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7项。
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立项建设项目1项、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车辆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均通过合格评估。实现了博士研究生在校区的全程培养。
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HRT车队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2017年校区继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建设,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11月7日,团中央公布2017年度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支持项目名单, HRT车队被授予2017年度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全国共有50个团队获此荣誉。HRT车队成立于2009年,去年分别获得巴哈和电动方程式大赛两项全国总冠军,今年代表中国参加日本站比赛获得4项大奖。
2017年校区持续推进大学生“双创”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通过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复审,获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省部级以上奖励近700项,其中国家级433项,国际级87项。在2017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奖1项,山东省一等奖1项,被山东省评为优秀组织单位,覃春林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HERO机器人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获全国二等奖、山东省亚军。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银奖1项,第四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各2项。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8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再次刷新我校区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参赛学生中获得特等奖的比例高居山东省高校榜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两名学子分别斩获二等奖、三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黑龙江赛区比赛中首次实现数学专业组和非数学专业组选手同时挺进决赛。
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建设快速推进
一年来,校区快速推进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建设,创新创业大楼一期工程于12月21日封顶,3个专业技术研究院建立,7个创新企业注册,吸引政府、企业投入3亿元。
作为高水平大学驱动的创新创业平台,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意在打造哈工大驱动的“威海硅谷”——HIT-WHIP。围绕着威海市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园进行了总体规划与部署,正在全力构建“两清单一平台服务体系”,探索高水平大学驱动的创新创业模式,促进创新研发在威海的集聚,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产业链、新一代海洋探测与智能装备产业链、环境工程等产业链的建设,正在部署“3+3大数据行动计划”。
创新创业园的建设得到了哈工大、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区管委的大力支持。11月10日,哈工大校长周玉院士来校区调研,指示要以创新创业园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争取山东省和威海市的支持,走良性循环、快速发展的道路。在会见威海市长张海波时,双方希望尽快推进创新创业园建设,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共同努力建好哈工大威海校区。12月21日,威海市委书记孙述涛、副市长张伟率市直相关部门及高区管委负责人来校区调研,孙述涛充分肯定了我校区在创新创业园建设过程中所做的工作,高度赞扬了校区领导谋划发展的前瞻性和科学化。
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
2017年,校区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术机构和一流学者的实质性合作,提升威海校区海外知名度和国际声誉。
目前,校区已同全球15个国家近120所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近80项,拥有各类留学项目120余项;大力推进大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更多学生出国留学/游学,2017年共有520名学生各种形式出国留学访学;快速推进海洋科学与工程国际学院建设,积极推进同英国思特莱德大学及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联合申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先后引进9名外国专家在校区工作,其中全职工作专家一名,申请山东省高端外专项目、山东省双百外专项目两项,取得历史性突破;语言文学学院和韩国釜山国立大学“韩语+国际贸易”双专业培养开始招生;共有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代表团来校区交流访问,出访俄罗斯鲍曼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意向;成立留学生中心,建成留学生公寓,出访韩国、孟加拉、印度尼西亚,与20余所中学、4家留学院签订招生协议,初步建成留学生招生网络;举办2017海陆空国际夏令营,共有来自9个国家的49名外国学生及50名校内学生参加,增加了威海校区的知名度,提高了威海校区大学生国际化能力。
特色发展理念凸显 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年来,校区科研工作在“一二三三”特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继续坚持面向国际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到账科研经费再创历史新高。
2017年获批立项省级科研平台10个,其中自然科学创新平台8个、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平台2个,批复数量创历史新高,且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威海校区建立分支机构,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落户威海校区,为校区建成国家一流科学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中心、助力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特色校区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度到账科研经费1.4亿元,实现了科研经费再创新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7项、哈工大创新基金重点项目9项,创新项目4项;获批2017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项目)9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4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平台)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获批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山东省教育规划项目2项,山东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获批航天科学技术基金9项、军委国防科技项目5项、军委装备发展部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1项。
工信部首个“双一流”高校
学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户哈工大(威海)
11月21日,哈工大(威海)申报的“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项目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成为工信部系统首个获得“双一流”高校学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的项目。
作为哈工大一校三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试验平台将哈工大的航天优势延伸至海洋领域,将有效支撑我国海洋综合观测网络构建,在哈工大(威海)面向海洋的发展战略中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为哈工大“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撑。
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面向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国家智慧海洋建设、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建设的需要,围绕对海探测与感知技术、海空天一体化通信与组网技术、海洋观测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服务技术、海洋无人观测平台四个方面进行建设,重点打造一个中心——“海洋观测技术促进中心”,两个基地——“海工装备研发和测试基地”及“海工装备人才培养基地”。
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量化考核全覆盖
2017年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相继落地并发挥着实效,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工作效能大为改善。
按照“双轨分类,分类设岗;按需设岗,按岗评聘;按岗考核,按岗晋级;按岗进人,按资审核”的原则,完成师资队伍“十三五”规划。完成各类人员考核制度顶层设计,实施了教师系列岗位、实验人员系列和机关职员系列的岗位聘用与考核制度改革,首次实现量化考核全覆盖。
开展教师“长聘”、“准聘”工作,打造人才高地,共聘长聘岗4人,准聘教授2人,准聘副教授2人。开拓渠道,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共聘任专任教师18人、兼职外籍专家6人、全职外籍专家1人、全职中国籍海归1人。2人入选哈工大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开展2014年选聘教师聘期考核工作,完成2017-2019聘期专任教师及工程实验人员的岗位聘任及聘用合同签订工作。编制内人员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成功在省社保局开设养老保险账户。
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哈工大博物馆(威海)开馆
一年来,校区继续加强校园建设与文化建设,富有哈工大特色的系列文化阵地已经形成。
6月10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威海)正式开馆,成为哈工大精神在校区延伸和拓展的新高地。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威海)由哈工大建筑学院院长兼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梅洪元教授设计并发动捐资,由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建设。开馆以来,博物馆共接待省市领导、校友、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近8000人次。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已成为校区学生接受哈工大传统和文化教育的入校第一课和离校前的最后一课。
学生十二公寓、新留学生公寓、丁香园二期、太阳能示范站、HRT赛车场、七人制足球场等基础设施相继竣工,“劲松”、“竹贤”两个学生书院陆续建成,首届书院文化节成功举办,公共楼宇有了雅号,以校区主干线为轴的校训文化区、松海园、校区地标原点、校史文化桥、校史博物馆、梅园、青春坡、工大时刻、希望路等富有哈工大特色的系列文化阵地已经形成。
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脉相承的校训文化、“欧风俄韵”的建筑文化、诗情画意的园林文化、多重融合的书院文化在校区蓬勃发展。校区既原汁原味传承了哈工大的深厚文化,又发展创新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特色校区所应具有的独特文化。
哈工大(威海)新闻中心供稿
编辑:马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