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在即,高校招生政策成为每名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4所高校负责人为考生和家长答疑最新高考招生政策……
哈工大
省内招生计划人数略有增加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文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今年在省内计划招生945人,其中校本部840人,威海校区65人,深圳校区40人。招生人数比去年略有增加。
哈工大校本部招生计划包含:提前批次:小语种14人(文史7人、理工7人);国家专项计划:11人。本科一批A段815人,其中理科765人,文科50人。本科一批B段,少数民族预科10人。
学校今年新增4个本科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精密仪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专业。通常情况下,高考成绩排名在全省300到400名的考生,可录取到英才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并有机会赴世界著名高校留学)。
哈工程
“三海一核”关注度持续升温
哈尔滨工程大学 王滨
大类招生:海洋工程类、航空航天类、能源动力类、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
转专业:学校在第二学期统一组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转专业,由转入专业所属院系考核接收,获得转专业资格学生第三学期进入新专业学习
创新实验班:陈赓班、船海班、船舶动力班、核创班——最优的资源培养最优的生源
主辅修制度:设置辅修专业,学生在修读本专业的同时,可辅修其它专业课程,修满辅修专业要求的学分,可取得辅修专业证书
哈师大
今年停招5个、新增两个专业
哈尔滨师范大学 诸秉政
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年招生计划与2017年基本持平。今年停招资源勘查工程、社会工作、科学教育、统计学和产品设计5个专业。新增两个专业,秘书学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2018年招生专业为80个,录取原则按照分数优先原则;没有男女生比例限制,没有专业级差。
艺术招生
艺术类招生要关注学校的录取原则和录取规则。例如,哈师大美术类专业按照专业课从高到低的分数录取,传媒专业在专业合格的基础上,按照文化课从高到低的分数录取。
招生学院
数学科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化学化工、生命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文学、社会与历史学、经济学、政治与行政学、法学、管理学、教育科学、教师教育、西语、斯拉夫语、东语、体育科学、传媒、音乐、美术。
黑大
计划与去年持平、新增三个专业
黑龙江大学 陈阳
2018年学校普通本科学生招生规模、招生类别没有变化。新增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满语)、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专业。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考生联考专业课、文化课达到考生所在省划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美术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绘画)专业:按文化课成绩排序录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按文化课成绩排序录取;音乐表演专业:按专业课成绩排序录取。
家长常见疑问
高考成绩有小分要求吗?
学校各专业的录取以高考总分为准,无单科成绩要求。
学校承认加分政策吗?
承认加分,投档有效,分专业无效。对符合国家照顾政策,享受加分、降分政策的考生,可按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招生部门的规定加分、降分提档。照顾政策考生以高考实际成绩作为录取和安排专业的依据。
面对这么多学校和专业,
家长要如何选择呢?
下面小编教你三招……
第一招
学校优先原则
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
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以下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其次是本科、专科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招收700多万大学生,每年毕业7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是大家看出身的根本原因。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985了。
其实看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平均下来就超过40-50%了。
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在录取时的一本二本等等划分,是最坑人的,千万不要在意这个东西。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东西。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985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听说北大医学部护理专业在一些地区是二本招生,为什么不去先拿一个北大的招牌?
在这里,我想提醒,有几个985学校因为地域原因,比较好上。第一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域的确受限制,不仅在西北,还不在西安,在杨凌镇。但学校是最早的一批985,比后来挤进985的高校其实更有资历。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的985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后来西北大学撤销下放陕西,他就成了西北唯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与此类似。最后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的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985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985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
第二招
地域原则
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府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重庆,一个是深圳,我觉得需要特别提出。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但是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府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这里面纠结的就是沈阳,原来在东北布局的重要的大学都不在沈阳,比如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长春,工科重点大学在大连,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科学校哈工大在哈尔滨。
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有一个非常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有资历的西南大学,211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深圳已经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深圳大学培养了马化腾,深圳还有华为,华大基因等等,随着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开眼界,必须考虑深圳了。
第三招
专业原则
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放弃这一原则;只能上专科的学生,要坚持选喜欢的专业
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第一,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看看你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基本是学什么不干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决定了你的一生。
第二,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基本是否定的,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此,更不需要纠结了。研究生再换专业,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即跨专业的。
第三,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包括换专业如喝凉水,非常自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第四,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第一,学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经济学,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学数学出身的。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更没有问题。学数学只是因为你想不清楚才选择,主要是为未来考虑打算,不是让你以此为生,不是让你当第一名,不要发憷。第二,学英语。几乎任何技能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惟独语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拿下的。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比如你是开出租车的,如果英语好会怎么样?同时,未来无论出国还是考研,英语都是必须过关的,对于很多学习浮躁的人,不如先花四年把英语拿下,也是一个不知道学什么时的选择之一。
当然,你如果只是能在一般应用型大学,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比如软件工程,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之类。这是和那些有更多选择权的学生不同的。
最后总结一下,学校第一,如果能上985,原则上就不要纠结专业、地区,尤其是专业,纠结地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能让你决然的,是985、211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上,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特别提醒的是,招生中的一本二本是你最不需要关注的,但却可以利用的。
三个原则卡下来,其实你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就很少了,在平行志愿下,还有什么难题吗?
来源:综合家报
升学·成长关于高考,我们最懂
▼「快速进群,点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