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这里是山东商报徐玉芹教育工作室。
今儿值班的是老徐。
“这是我们在一起的第三年,也是我在山东大学念书的第二年,同时,也是我们异地的第二年。我在兴隆山校区,而她,在中心校区。”
“兴隆山校区的保安大叔追求中心校区的宿管阿姨惨遭拒绝,理由是阿姨不接受同校异地恋……”
在山大读过书的同学读到这两个段子,都会忍俊不禁。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同校异地恋”。
眼下,2018级新生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活,不少人发现,自己与朋友同样考进一所大学,却并不在一个校区读书。
所以你懂得,今天想给大家聊聊大学的校区。
先从近的说吧,就说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目前一共有8个校区,号称“一校三地办学”。
其中济南一共有6个校区,青岛一个,威海一个。
济南的6个校区分别是:
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兴隆山校区、齐鲁软件园校区。
前几天为了庆祝建校117周年,山大官方微信还出了一套测试题,其中一道竟然是:
山东大学纬度最高的校区是——?
你能猜到答案吗?
猜到的话请在微信后留言告诉老徐一声。
再比如,中国高校校区最多的大学。
如上图所示,北京联合大学,一共12个校区。
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现在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
根据学校官网,学校现有12个校区,分布在北京市的6个城区,学校中心校区——北四环校区毗邻奥林匹克中心区。
当然还有浙江大学,一共7个校区。
浙江大学(7个校区)
浙江大学前身为1897年创立的求是书院,后定名国立浙江大学,几度分分合合之后,在1998年,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四所同根同源的大学合并组建成如今的浙江大学。
学校官网显示,现在学校有7个校区,包括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在建)等校区,总占地面积达4503741平方米。不同专业在不同校区,如果是新同学,得花点时间规划一下出行路线了。
吉林大学(6个校区)
说到校区多,很多人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吉林大学,据说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就坐落在吉林大学的校园里面……当然了,这不过是一句调侃的话而已。
吉大目前拥有6个校区7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各个方位,分别是:前卫校区、南岭校区、新民校区、朝阳校区、南湖校区、和平校区。校园之间往来,别的学校可能是环校车,人家可是公交车……
话说大学之所以会出现多个校区,一般有三个原因:
一是高校合并。
不少学校是由几个学校合并而成的,原来的各个学校分散在不同地方,合并后就有了不同的校区。
比如四川大学由原来的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三所高校强强合并而成,因此就形成了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原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仅一条街之隔,因此合并后仍在同一校区)和四川大学华西校区。这种情况下,几个校区一般是在同一个城市。
二是扩建新校区。
教育产业化以后,很多学校的等级提高了,规模也要相应扩大,但是原来的土地面积不够,又难以就近征地,只能去其他地方发展。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很多学校开始大规模新建新校区。
例如,复旦大学就在2003年分别在上海杨浦区和浦东新区建设了江湾校区和张江校区。当然,新校区有可能在同城,也有可能在不同的城市,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其本部在哈尔滨,而其威海校区则在山东威海。
三是历史原因。
有的学校当初建校时在北京或其他城市,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搬迁到其他地方。
1977年恢复高考后,这些学校又陆续在北京或其他城市“东山再起”,结果形成了“一个校名,两块牌子”的局面。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保定)。这类学校分属不同地域,但实际上已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学校,不再具有从属关系。比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是两个学校,招生也是分开招生。
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
考进同一所大学的学生,可能不在同一个校区就读,无论你是恋人还是朋友。
有些新生被分配到大学的老校区里,虽然宿舍老旧,但生活极其便利。抬脚出校门,他们就能享受到热闹繁华的都市生活。
而有些新生就不同了,他们被分配到了大学位于郊区的校区,虽然住在崭新的宿舍里,但是校园位置太过偏僻,周边没有购物中心、KTV、健身房等设施,想要娱乐,只能长途跋涉“进城”。
澎湃新闻最近统计了全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校区数量、地理位置和新生分布情况,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
即便你作为一名顶尖学校的新生,仍然有可能“从家乡的山沟里出来见世面,却读了一个在更加偏远的山沟里的大学”。
即便考上顶尖高校,仍有可能住在郊外
在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分校区,共有32所高校将新生分流到这些分校区之中。最常见的情况,是学校的主校区和分校区都有新生住宿。
有一部分高校,不安排新生在主校区住宿,而是把所有的新生都安排到了分校区。主校区供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使用,等大一学生“升级”成大二或更高年级,再让他们搬回主校区。
分流学生到新校区的大学里,山东大学新生住宿情况最为分散。这所山东最好大学之一,在济南共有6个校区,分布在市中心和郊外;其中,有5个校区的宿舍有新生住宿。
山东大学还有两个校区分别在青岛和威海,同样也招收新生。尽管不在同一个校区,但毕业时会获得与山东大学主校区学生一样的文凭。
最远的同城分校区,跟主校区相距近百里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新生去分校区上学是比较普遍的情况。而大学新生们所在校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生们是否能够享受都市生活。在我们的统计中,新生所在的分校区和主校区的位置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
最“幸福”的一种情况,以位于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为例。对于新生而言,校区之间的间隔对他们来说影响并不大。他们住宿在南校区里,距离主校区1.6公里。若是去主校区的教学楼上课,只需骑辆自行车就很快能到。
虽然新生们被分流到学校的分校区里,但和住在主校区没有太大差别。这样的学校,却在32所分流新生学校中凤毛麟角。只有四所学校有类似中南大学的情况。这五所学校,校区之间的间隔,都不超过5公里。
而最为常见的情况,则是新生所在的分校区离学校的主校区非常的远。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从良乡校区开车去其位于中关村的主校区,需要行驶37.8公里。若是乘坐公交从一个校区辗转到另一个校区,可能需要花上93分钟。
新生校区和本校区相隔最远的大学,是兰州大学。所有新生都入住的榆中校区,在兰州市下辖的榆中县夏官营镇内。从地图上看,榆中校区和位于兰州市中心地带的盘旋路主校区相隔约50公里。根据卫星图,从夏官营镇到兰州市区内,兰大新生的“进城”之路,大段都比较偏僻。
兰州大学两个校区位置的卫星图
图片来自于Google Earth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校园风貌
图片来自于兰州大学官网
从学校提供的校区照片和卫星图来看,这个校区背靠山丘,学校外围零星分布着一些村落,显得非常荒凉。因为地理位置,经常能在社交网站上看到兰大的新生调侃自己“上大学像被流放”。
除了同城异校区的情况,有的学校还会跨省跨市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和本校每年都会同批次招新生。普遍来说,新校区每年的分数线会比主校区低一些,但毕业时颁发的文凭一致。
举例来说,在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在黑龙江的理科招生最低分为556分,而本校区要612分,学生毕业时可以拿到一样的文凭。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填志愿之时,就会知道自己去的不是本校的主校区。
同个学校的同学,生活便利度可能差异巨大
我们通过分析校园周边所有的餐饮、购物、健身场所,选出了5个新生校区之间便利度差距最大的高校。
如果你在这些大学里,且被分配到分校区读书,那么你很有可能会羡慕在市中心读书的同学。他们的校园周边有丰富的都市生活,而你由于去哪儿都很远,可能只能宅在宿舍和图书馆里。
我们也统计出十大最便利和十大最不便利的校区,统计后发现最便利和最不便利校区之间的“便利度”,有着指数级别的差异。最便利的校区里面,有7个都是该所高校的主校区;而最不便利的校区里面,几乎全是分校区或新建的校区。
是不是很有意思?
怎么样?
你家娃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请在微信后留言咱们聊聊。
当然了,有些大学不同校区之前是有录取线差的,这是后话,且听下回分解。
版权说明:
以上主要内容源自澎湃新闻,其他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刊发平台所有。转载为公益,未用于谋利。如有侵权,请联系76968279@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