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生季】哈尔滨理工大学专业介绍(二)

[复制链接]

76

主题

82

帖子

3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15:4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力学三个本科专业,一个硕士学位点。目前,在校学生744人。现有教职工52人,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6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3人。学院建有工程力学、建筑节能、建筑模型、建筑测绘、建筑材料、复合材料、土力学与地基等实验室,拥有多种用于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先进仪器设备。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国家“973”、国防“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学院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聘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著名学者为学院客座教授,邀请英国诺丁汉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同时,学院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学院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发展。
学院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紧密结合城市工程建设发展需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努力将学院建成高水平的建筑工程学院,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
  招生咨询电话:0451-86390830  
  就业咨询电话:0451-86390837建筑学(本科,五年,理工类,招收的考生一般具有美术基础)
    专业简介: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业建筑师。
    主要课程:以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为主干课程,同时开设素质基础课(数学、外语、政治、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造型艺术基础、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建筑设计基础、建筑与规划设计原理及相关法规等)、工程技术课(建筑物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生态建筑概论、建筑构造等)、人文历史与社会科学课(中外建筑史、建筑心理学等)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建筑理论研究、城市建设管理、房地产策划与开发、高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工程力学(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力学理论基础,工程知识面宽广的综合型、高素质科技人才。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应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和实验进行工程结构分析、优化设计、系统故障诊断等工作,能够在材料、生物、生态环境等交叉学科从事与力学相关的工程技术、科研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外语、工程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流体力学、复合材料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有限元法、混凝土结构、工程计算软件及应用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在机械制造、土木工程、航天航空工程、材料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工程力学研究、系统故障诊断、计算机软件开发、产品优化设计等工作,也可在研究所、设计院和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和设计工作。土木工程(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以及科研与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土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研究、开发、施工与管理等能力。土木工程专业现设有建筑工程、道桥工程两个方向。
    主要课程: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道路勘察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桥梁设计、地基基础、结构抗震、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建筑经济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以及岩土工程相关领域从事设计、施工、开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应用科学学院
应用科学学院前身是我校老校长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创立的哈尔滨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于1998年4月院系调整由原哈尔滨理工大学基础教学一部、基础教学二部和技术物理系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7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6人,教授38人。
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国家一类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应用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专业)、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拥有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重视本科生的外语、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注重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从事研发和设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招生咨询电话:0451-86390977  
  就业咨询电话:0451-86390799应用统计学(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统计学是关于数量资料的采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理学类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以统计方法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本专业拥有数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了解某一相关应用领域(如社会经济、医学、保险金融等)知识的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还同时具有较强的算法分析与设计,以及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几何与高代、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软件、试验设计、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应用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科研、教育、金融、保险、医学、生物、管理、工程等行业工作。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2009年获批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均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本专业拥有数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算法分析与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以及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几何与高代、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科学基础、数值分析、数学建模、计算机图形学、V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图像处理、软件工程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信息处理、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可到科研院所、教育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或其他方面的工作。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拥有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培养具有从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现代光学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能力,并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和新技术研究的能力,了解光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系统地接受现代光电信息方面的工程技术训练,具备一定的实践、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过程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信息特征,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主要课程:光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子技术、固体物理、激光原理与技术、光学系统设计、光通信原理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光学系统、光电显示与成像、光电测试与传感、光纤通信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和管理等工作。材料物理(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掌握材料学和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获得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计算机应用及材料结构分析、性能测试能力的理工结合型高级人才。本专业具有物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数学物理方法、力学与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磁学与电动力学、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材料性能测试、物理化学、电介质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功能材料、复合材料、薄膜材料、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有宽广的就业领域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可在机械、电子、冶金、能源、电力、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开发、石油化工等行业领域从事新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制造及材料的性能测试与生产管理等工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拥有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能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物理方法、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信号与系统、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微电子器件基础、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微电子封装技术、微电子器件可靠性、MEMS技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系统设计、功率半导体器件基础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制造、微电子封装和微电子测试等行业的各大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应用物理学(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拥有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掌握应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获得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在传感技术、微纳传感器、智能仪器、微电子工艺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教学和科学管理等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与技术、数字系统设计、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微电子器件基础、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传感技术、微纳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开发与应用、微电子等行业的各大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2个专业方向:半导体技术和新型光电器件与系统。培养具备半导体和光电器件与系统领域宽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封装与测试、光电器件、LCD/OLED平板显示器、太阳能光伏器件制造与品质检测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工作的高级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晶体管原理、信号与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硬件描述语言、电子材料与器件、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与封装技术、电子器件可靠性、光电子学导论、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有机发光器件、平板显示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华为、美的、中芯国际等大型企业从事集成电路与电子元器件设计与制造、平板显示器件、光电子器件的工艺制造及品质保证方面的工作;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研究生,部分优秀学生选择出国留学;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产品中心主任和产品总监及科研院所技术骨干。应用科学学院
应用科学学院前身是我校老校长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创立的哈尔滨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于1998年4月院系调整由原哈尔滨理工大学基础教学一部、基础教学二部和技术物理系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7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6人,教授38人。
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国家一类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应用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专业)、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拥有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重视本科生的外语、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注重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从事研发和设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招生咨询电话:0451-86390977  
  就业咨询电话:0451-86390799应用统计学(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统计学是关于数量资料的采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理学类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以统计方法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本专业拥有数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了解某一相关应用领域(如社会经济、医学、保险金融等)知识的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还同时具有较强的算法分析与设计,以及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几何与高代、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软件、试验设计、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应用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科研、教育、金融、保险、医学、生物、管理、工程等行业工作。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2009年获批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均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本专业拥有数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算法分析与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以及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几何与高代、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科学基础、数值分析、数学建模、计算机图形学、V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图像处理、软件工程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信息处理、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可到科研院所、教育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或其他方面的工作。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拥有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培养具有从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现代光学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能力,并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和新技术研究的能力,了解光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系统地接受现代光电信息方面的工程技术训练,具备一定的实践、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过程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信息特征,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主要课程:光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子技术、固体物理、激光原理与技术、光学系统设计、光通信原理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光学系统、光电显示与成像、光电测试与传感、光纤通信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和管理等工作。材料物理(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掌握材料学和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获得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计算机应用及材料结构分析、性能测试能力的理工结合型高级人才。本专业具有物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数学物理方法、力学与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磁学与电动力学、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材料性能测试、物理化学、电介质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功能材料、复合材料、薄膜材料、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有宽广的就业领域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可在机械、电子、冶金、能源、电力、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开发、石油化工等行业领域从事新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制造及材料的性能测试与生产管理等工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拥有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能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物理方法、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信号与系统、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微电子器件基础、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微电子封装技术、微电子器件可靠性、MEMS技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系统设计、功率半导体器件基础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制造、微电子封装和微电子测试等行业的各大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应用物理学(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拥有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掌握应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获得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在传感技术、微纳传感器、智能仪器、微电子工艺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教学和科学管理等工作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主要课程: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与技术、数字系统设计、微电子制造科学原理、微电子器件基础、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传感技术、微纳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开发与应用、微电子等行业的各大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2个专业方向:半导体技术和新型光电器件与系统。培养具备半导体和光电器件与系统领域宽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封装与测试、光电器件、LCD/OLED平板显示器、太阳能光伏器件制造与品质检测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工作的高级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晶体管原理、信号与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硬件描述语言、电子材料与器件、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与封装技术、电子器件可靠性、光电子学导论、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有机发光器件、平板显示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华为、美的、中芯国际等大型企业从事集成电路与电子元器件设计与制造、平板显示器件、光电子器件的工艺制造及品质保证方面的工作;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研究生,部分优秀学生选择出国留学;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产品中心主任和产品总监及科研院所技术骨干。
外国语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日语专业的创立。学院现有教职工191名,其中专任教师178名,外聘美、英、加、日、俄、韩等国家外籍教师10名。全院专任教师中拥有教授17名、副教授6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6名;博士19名、在读博士19名;具有国外学习经历93名。目前,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40名、硕士研究生139名。学院设有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朝鲜语系、大外一部、大外二部、大外三部、研究生教学部、儿童语言研究中心、语言中心、翻译中心和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部门。开设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4个本科专业;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设置语言学、外国文学、外语教育、翻译学4个研究方向;拥有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英语和日语翻译硕士专业(MTI)学位授权点2个,设置英语口译、笔译,日语口译、笔译4个方向;拥有省级英语重点专业1个。学院拥有同声传译室、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微机室和专业图书资料室等立体化的外语学习环境;拥有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快乐英语”学习网站以及“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理念大学英语和新时代交互英语三个网络教学平台;拥有“全国百强社团”之一的网络英语俱乐部等多家学生社团组织,主办《哈尔滨理工大学英语学习报》、外语学习广播电台以及外语文化艺术节、口语角等活动,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外语学习氛围。
学院依托理工科院校办学资源和条件,坚持“以学习竞赛促进教学”的教改思路,充分发扬原有科技日语、科技英语老牌专业的底蕴和优势,实行“科技方向”单独编班,小语种专业采取精英式教学,将科技意识与人文意识相融合,积极挖掘人才市场新的需求点,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人才,以期最终实现特色中求发展。近年来,全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及各种横向课题近百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15部,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十余名教师获“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师德先进个人”、“省级三育人先进个人”、“校级教学名师”、“校级师德标兵”和“校级巾帼十杰”等荣誉称号。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赛事16项,获国际级奖4项、国家级奖7项、省级和地区级奖数十项。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部分高校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派留学生、互换生、实习生近百名。
  招生咨询电话:0451-86392930   就业咨询电话:0451-86392908英语(本科,四年,文理兼招)
   专业简介:英语专业成立于1996年,拥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英语翻译专业硕士(MTI)学位授予权。办学过程中将人文意识与科技意识相融合,逐步加强应用语言学类、文学文化类课程的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于2011年成为省级重点专业。拥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曾获5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达成互派留学生协议,每年选派5名优秀本科生赴拉瓦尔大学学习一年;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年选派部分学生赴美国进行带薪实习,在国内多家著名翻译公司和省内外事部门建有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每年派部分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为适应市场需要,近年来加强了科技英语专业方向的教学,并设立了英语语言文学和科技英语2个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坚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优质人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曾获“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二等奖、“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地区决赛亚军等。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阅读、听力、口语、写作、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科技英语阅读、科技英语翻译、外贸英语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外事、科研、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以及国有、合资、独资等企业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经营和事务等工作。日语(本科,四年,文理兼招)
   专业简介:日语专业成立于1985年,拥有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日语翻译硕士(MTI)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日本博士硕士学位者12人;另有日本外教3人。在校本科生近500人。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与日本中部大学、福冈大学达成互派留学生协议,每年选派4到6名优秀本科生赴中部大学和福冈大学免费学习一年;选派15名学生赴福冈大学自费留学一年。与日本东亚大学达成2+2派遣协议,可获得两校毕业学历证明。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本文化交流中心、日本酒店协会等团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适应市场需要,近年来大力加强科技日语翻译、商贸日语等实用性专业方向的教学,并设立了日语语言文学、商务日语、科技日语翻译等3个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坚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优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日语精读、日语视听、日语会话、日文写作、日本文学、日语概论、日语语法、日语语言学、科技日语、日本贸易实务、商务日语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外事、科研、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以及国有、合资、独资等企业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经营和事务等工作。俄语(本科,四年,文理兼招)
   专业简介:俄语专业成立于2005年,2012年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开始招收俄语语言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现有专业教师8人,外籍教师3人,其中获博士学位者4人。俄语专业采取精英式教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俄语专业四级水平考试通过率保持90%以上,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率也达到70%以上,每年俄语专业师生都应邀为“哈洽会”提供翻译服务并广受好评,在国内外各级专业赛事中频频取得佳绩。本专业设有俄语语言文学、科技俄语和经贸旅游俄语3个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能从事外贸等工作的应用型俄语专业人才。根据自愿原则和学习成绩三年级时学生可到独联体国家留学一年。已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圣彼得堡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太平洋国立大学、阿穆尔国立大学、远东联邦大学和东北联邦大学等独联体高校建立了紧密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实现了跨国研修与实习。
   主要课程:基础俄语、高级俄语、视听、会话、阅读、写作、俄苏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俄罗斯概况、笔译、口译、经贸俄语、国际贸易实务、科技俄语翻译、工程识图、工程概览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外贸企业等单位从事翻译工作。朝鲜语(本科,四年,文理兼招)
  专业简介:朝鲜语专业成立于2008年,现有副教授1人,讲师6人,外教1人;有2人为博士学历,其余5人均为硕士学历。朝鲜语专业十分重视学生语言基本功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朝鲜语专业学生参加国际韩国语能力考试取得骄人成绩,通过率达到95%。参加全国专业朝鲜语4级考试,通过率达到95%。朝鲜语专业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已与韩国光云大学、大田国立大学、韩巴大学、韩南大学、培才大学、建阳大学、安东大学、诚信女子大学等学校开展交流,学生可以在掌握一定的朝鲜语基本知识后,到韩国的大学留学1年,了解韩国文化,增强语言交际能力。
   主要课程:朝语精读、视听、会话、泛读、写作、朝汉翻译、报刊选读、文学作品选读、韩国文学史、韩国社会文化、韩国影视作品欣赏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外事、科研、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情报、旅游等部门以及国有、合资、独资等企业中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工作。
后备军官学院我校1985年作为首批大学生军训试点院校,1995年为加强军事训练工作,开展全校国防教育,设置了国防教育专门机构——军事训练教学部(与武装部合署办公)。2003年开始为第二炮兵培养国防生,2006年4月成立后备军官学院(与武装部合署办公),负责全校国防教育和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
学院(武装部)始终坚持从贯彻落实《国防法》、《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的法律高度,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从为国家和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从建设一流大学的发展高度,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工作。在理论教学、学术研究、军事训练、教育活动和各级军事比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学院共有专职干部教师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中级职称3名、博士1名、硕士3名、在读博士2名。目前,学院在课程教学、毛泽东军事思想与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比较研究、战例与谋略、国防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学生军事教育中运用“三个代表”思想育人、《孙子兵法》的归要与解说等6个研究方向上,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我校在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中,先后多次受国家和省级表彰和奖励。1995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1999年被黑龙江省全民国防教育领导小组评为国防教育先进学校、2001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参谋部、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获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授予“军民配合训练先进单位”称号。
哈尔滨理工大学后备军官学院组建于2006年4月。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国防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和全校国防教育工作。后备军官学院实行分散教学、集中居住、统一管理的日常教育管理模式。国防生的专业课和基础课在原学院学习,国防生学籍管理以原学院为主,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以后备军官学院为主。
后备军官学院面向全军主要为二炮培养国防生。国防生主要通过高考零表录取,每年还要在校内选拔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严格管理和军政训练,实行全程淘汰。国防生每人每年获得10000元国防奖学金,毕业后到部队工作,副连职,中尉军衔。国防生已成为部队生长干部的主要来源。
后备军官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要求、科学管理的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军政训练,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防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已成为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后备军官学院将不断创新思想观念,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和全校国防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咨询电话:0451-86390460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自1992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是黑龙江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留学生教育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2003年学校正式成立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主要负责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发展留学生教育。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分别针对外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院成立至今,培养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学生2000多名。目前学院留学生数量在每年300余人次,中国本科在校生90人。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在外国来华留学生汉语教育方面成效显著,分别被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政府奖学金生学历教育指定单位。目前,学院在留学生办学层次上已经形成汉语预备生、普通进修生、高级进修生、本科生、寒暑假短期进修班并举的完备办学格局,在国内外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学院为适应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形势,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强化专业特色和能力培养目标,研制了新的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了课程配置,严格贯彻“分层教学,逐步推进”的教学原则,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学院重视教学实践,在国内外建立了5个专业实践基地,每一个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在与留学生深层交流中进行专业课学习,充分实现用中学,学中用。经过多年建设,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已拥有一支年纪轻、学历高、职称结构合理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海外教学经历。
学院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在互派教师、交换学生、合作办学、留学生汉语教学、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等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为汉语教育与文化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招生咨询电话:0451-86392678
  就业咨询电话:0451-86392638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四年,英语,文科类)
专业简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培养国际汉语教学人才和中外文化交流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汉语基础和双语能力,对语言学理论、中外文学、跨文化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懂得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接受中外文学文化训练,胜任国际汉语教学工作,具有传播中国文化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的办学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用小班额精英培养模式,每届学生数量不超过30人,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个性化培养;二是采用全过程教学实践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的留学生资源,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多国别、分层级、全课型的教学实践;三是真正掌握一门第二外语,每一位学生在大学三年级都能以交换生的身份出国,深入学习英语以外的第二外语,并有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基础英语、英语口语、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第二外语等。
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国际汉语教学、政府机构中涉外职能部门、外资企业管理、涉外文化交流、传播媒体(如报社、电视台)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